学校要求学生填写家庭收入:教体局回应,可能会影响孩子心理

近日有媒体报道,河北廊坊市第十七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表上要求填写父母职业、家庭年收入等,有家长表示这样会暴露隐私,很不理解。

随后当地教体局回应,表格是学校自己设计的,“家庭收入水平可能会影响孩子心理”,填写收入情况方便老师给孩子更多关注。若家长不愿透露年收入,可写收入范围,也可空着不写。该校一工作人员则表示,一些涉及隐私的内容可填可不填,“没必要那么认真”。

学校的回应很有意思,和学生说“没必要那么认真”,但为什么设计表格不认真一点呢?家庭收入作为一项隐私,被这么直白地填在心理健康档案表上,只怕家庭条件不佳的学生,心里已经有点不舒服了。更何况人们也担心这个表格是否能妥善保管,是否会泄漏个人信息。

要知道,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不仅有经济状况,还包括父母教养方式、父母文化程度、家庭关系等。而家庭收入水平和学生心理状况的关系,本来也不是一个完全对应的关系。因此,调查这项内容有多少意义,显然值得商榷。

一些学校对家庭收入之类的隐私信息格外地好奇,在各种表格里都要求学生填写,但这是没有必要的。2020年,有媒体曝出某中学在统计学生情况时,既要填父母职业、家庭收入,甚至还要填交通方式,明确学生上学是采用公共交通还是私家车接送,对私家车接送的还要填写汽车品牌。与其说这是在调查学生家庭状况,不如说是在查户口。

更让人们担心的是,填写家庭信息,到底是目的是什么?会不会在学校遭受区别对待?也正是因为有这种顾虑,2022年4月时,教育部曾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》,其中明确要求“严禁采集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”。

这个要求虽然针对的是入学工作,但背后的精神是共通的,即减少不必要的信息采集,尽可能地保障学生隐私,为学生营造一个公平、健康的学习环境。

当然,也要看到这种收集家庭收入信息的方式,在某种程度上也被一些人理解,比如此前有家长在采访时说是“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家长的一些家庭情况,是有利于日常教育管理的”。

这么说有一定道理,多了解一些学生的家庭背景,学校、老师当然可以对一个学生的了解更为透彻,教学手段上可能更有针对性。但围绕“家庭收入”打转的教育,终究是粗放、刻板的。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缺乏深入沟通的能力和意愿,却更愿意通过家庭状况的调查,给学生迅速“画像”“归档”,显然不合适。

说到底,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的质量高低,都和“家庭收入”这类信息毫无关系。应该面对面去了解每一位学生,而不是依靠数据或信息,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。

文章中所含的所有内容,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与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78269993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jiaku.net/jk/74229.html

(0)
上一篇 2023-12-20 15:25:54
下一篇 2023-12-20 16:28:52

相关推荐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