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“支原体肺炎”?怎样科学应对“支原体肺炎”?

正值秋冬交替之际,呼吸道疾病频发。在往年呼吸道细菌感染、病毒性感染高发的同时,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特别亮眼。

自2023年9月份以来,全国多地医院接诊儿童支原体肺炎病例激增,“支原体肺炎”词条更是冲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单。部分支原体肺炎病例出现坏死性改变,可造成肺部永久性损伤,甚至引起肺外其他器官的损伤,危及生命,导致众多家长的焦虑恐慌。

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体,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,像是没有穿“外套”的细菌,75%酒精和含氯消毒剂(如84消毒液)均可以杀灭肺炎支原体。

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,具有一定的传染性,通常以5岁及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为主。肺炎支原体感染不等同于支原体肺炎,但如不及时有效治疗,部分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支原体肺炎,后者病情发展或迁延不愈,可引起较严重的肺部病变。

怎样才能科学应对来势汹汹的“支原体肺炎”呢?记住以下四句“七字箴言”,相信对肺炎支原体感染防治有益。

一、科学预防是前提

根据支原体感染的病因、病理机制、传播特点以及易感人群等因素,在疾病预防中,需要从儿童青少年高发群体、人员密集或流动性高的场所等方面入手进行预防管控。

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等肺炎支原体感染易感人群,应提高相关知识科普宣传力度,提升这个群体对相关知识认知水平,完成疾病预防的关键第一步。同时,需要在学校、医院、社区以及各类社会公共场所中进行相关疾病行之有效的卫生管理,例如环境物品与空气的定期消杀、制定口罩佩戴的规定等。

不同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,支原体肺炎没有针对性预防的疫苗可以接种,因此,防护更应从日常生活方面入手,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

首先,注意手部卫生,积极使用肥皂与洗手液在流动清洁水下进行洗手,如果没有流动水,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擦拭双手。儿童从户外回来以后建议清洁面部,尤其注意口鼻黏膜外露。床单、被褥以及各类布料用品都需要定期清洁,并在阳光下进行晾晒。

居家环境、教室或办公室等场所需要定期开窗通风,每次通风时间一般不建议少于三十分钟,而特殊时节或特殊场所,例如已经出现感染情况的学校、教室、医院等,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空气环境消杀步骤。

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尽量避免出入人员密集和通风情况不良的公共场所,必须出入时则需要按标准佩戴口罩。

另外,可通过合理膳食、充足睡眠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,达到强健体魄、提升自身免疫力的效果。

二、早期发现是关键

在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时节,如出现相关可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症状时,患者应尽早去医院接受相关检查,及时确诊,并及早干预治疗。在儿童患者群体中,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率、降低治疗难度,尽早稳定疾病,控制发展进程。

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存在两周左右的疾病潜伏期,发热、咳嗽为支原体肺炎典型症状。

支原体肺炎儿童患者初期症状为刺激性、阵发性干咳,并伴随不同程度的咽喉肿痛情况。随着病情发展,后期常常痰量显著增加,痰液较粘稠,偶尔可见痰中带血和胸痛等症状,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、发绀等表现。

当持续发热超过五天,病情反复未见好转,甚至出现憋喘、胸痛、抽搐、精神不佳、频繁呕吐等症状时,应高度警惕,及时就诊,查明病因。

对肺炎支原体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是支原体诊断的金标准,但此法所需时间较长,且培养过程复杂困难,易贻误治疗时机。因此,目前临床多采用血清学方法对肺炎支原体进行诊断鉴别,即双份血清对照+定量PCR技术。

三、合理救治是核心

如果支原体肺炎儿童患者及时接受治疗,则不易发生重症风险。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抗菌药为支原体肺炎治疗的首选药物,一般来说疗程在10天左右,用药效果较差的患儿可能会不到两周。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完全无效。

确诊支原体肺炎后切忌自行盲目用药,儿童的脏器功能发育不健全,滥用药物有可能会造成脏器损害。

另外,儿童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,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经治疗后,如果不再发烧、咳嗽,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并维持3天以上,就可以停止服用抗菌药物,避免出现耐药性。

支原体肺炎轻症患者无需住院,在各大医院门诊人数激增情况下,可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,以防交叉感染,同时保证充分休息和能量摄入,遵医嘱监测血常规与炎症等指标,规范用药即可。重症或多重感染者可根据病情住院,必要时可采取糖皮质激素、支气管镜等综合治疗方式。

四、悉心护理是保障

肺炎支原体感染康复后,一般不会产生后遗症,但感染后咳嗽会持续一段时间,气道黏膜修复需要一个过程。

康复期应加强对气道的护理,适当饮水,遵循医嘱使用化痰药,利用叩击排痰法帮助患者咳出痰液。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会遗留肺结构和肺功能的损害,甚至少部分患者在痊愈后存在复发风险,因此,家属需遵医嘱进行长期随访。

在康复阶段初期,建议饮食清淡,切忌盲目进补,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风寒,保证充足睡眠,适当进行户外锻炼,但不宜剧烈运动。注意防护,防止二次感染。

 

文章中所含的所有内容,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与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78269993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jiaku.net/jk/72687.html

(0)
上一篇 2023-12-09 14:36:53
下一篇 2023-12-09 15:54:57

相关推荐

返回顶部